保護武漢!保護湖北!
疫情突如其來,一場人民戰爭全面打響。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武漢是英勇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漢人民是英勇的人民,歷史上從來沒有被艱難險阻壓垮過,只要同志們同心協力、英雄奮斗、共克時艱,我們一定能贏得疫情防控斗爭的全面成功。2月10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勁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的堅持命令,激勵著抗疫一線的英勇人民奮勇前進。
武漢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顯現了中線上老虎機真錢國氣力、中國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互助的家國情懷。武漢不愧為英勇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勇的人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為你們而打動、而贊嘆!黨和人民感激武漢人民!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察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發言,為決勝之地的戰疫斗爭灌注巨大精神氣力。
斷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不怕斷送、不畏艱險,湖北在戰斗!
舍生忘死,你們在高危紅區托起生命之舟
戰斗打響,爭分奪秒!
目前疫情防控正處于膠著對壘狀態,遠大醫務工一定要堅定下去,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發揮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康健放在首位,全心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漢保護戰、湖北保護戰。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傳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連線湖北時強調。
醫院紅區,生死戰場。
2024年3月10日,武昌方艙醫院休艙。待全部患者出艙后,幾名護士拍照合影,為武漢加油。湖北全媒柯皓攝
面臨未知的風險,間隔新冠病毒最近,無數個你匯成一道道抗擊病魔的堅強防線。
我是黨員,我先上;
危險的活交給我;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我自愿報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
一所所醫院,是一處處沒有硝煙的戰場;一封封讓人淚目的請戰書,是對祖國、對人民的誓言。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最早的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會合救治點之一。重任在肩,你不顧身患漸凍癥,艱難跛行,晝夜撲在一線。通過流行病學查訪,率先采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送檢,為確認病原取得先手;為增設病區,兩天兩夜沒合眼,事無巨細為救濟醫療隊接手創新前提,為重癥患者搶出生命通道。同為醫務人員的老婆,被確診患新冠肺炎,治愈后,你勸她捐贈血漿用于臨床救治。這便是張定宇,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面臨危重癥患者的心臟驟停,一個箭步沖上前,手握人工球囊,替患者插穩鼻導管,及時將氧氣打進患者肺里,從十萬急切的危險邊緣拉回患者生命。用心的你,間隔患者的口鼻不到20厘米,那是離病毒最近的間隔。你說,近一些、再近一些,才能把病毒猙獰的臉孔看清。患者把飛沫噴到你的面罩上,你清靜地說:沒關係角子老虎機勝率分析,我便是沖著病毒來的。由於這身戎裝,你老是把危險留給自己,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但願,也要拼盡百分之百的努力。這便是李文放,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重癥醫學專家、火神山醫院重癥醫學一科副主任。
2月18日,帶著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無窮忠誠,斷送在疫情防控一線,年僅51歲。危難時刻,沖鋒在前,抱著一張床位便是一條命,多一張就能多救一條命的信念,兩天兩夜不眠不休,引領同事騰出504張床位。為守護原有499名在院病人轉運,又徹夜未眠。改建任務如期完工,醫院如期收治患者,你卻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進了重癥病房。生死之間,仍讓同為醫務人員的老婆苦守崗位。這便是劉智明,武漢市武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1月27日,年逾七旬臨危受命,奔赴武漢,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不分日夜連軸轉,膽囊炎發生病倒在一線。腹痛難忍,自己簽字,接納膽囊摘除手術,把膽留在了武漢。術后一周,又咬起牙關,沖上前線。你的兒子,也是天津援鄂醫療隊的一員。據說你做了手術,打話說要來看看你,你卻狠心謝絕:不要來看我,專注看好你的病人就行。直到武漢江夏方艙醫院休艙那天,你們才匆匆見了10分鐘。兒子心疼地發明,這段日子,你瘦了十幾斤。這便是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
……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危難之際,你們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你們都是最可愛最可欽的好漢!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都同湖北和武漢人民站在一起。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北、為武漢堅持鼓勁。
2024年3月19日,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癥監護室,內蒙古援鄂醫療隊醫生正在救治患者。湖北全媒柯皓攝
依照黨中心、中心軍委的指示,人民解放軍醫療隊來了,國家醫療隊來了,兄弟省份的救濟醫療隊來了。為了同一個目標,朝著同一個方位,無數逆行的白衣天使披星戴月一波波趕來。
這是何等震驚而又讓人感佩的數字!340多支醫療隊、42024多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包含有10名院士會集的團隊、4000余名部隊援鄂醫療隊員,近三分之一是90后、00后。
山河激蕩英勇氣。一束束光,點亮患者但願,托起生命方舟。
在疫情嚴重的特殊期間,小壯壯在中部戰區總醫院誕生了。他的母親31歲,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臨產時呼吸難題,生命體征極不不亂。醫院趕快組織各科專家第一時間告急會診,決意實施剖宮產手術。一個多小時后,在嚴格的感染管理措施下,手術勝利,母子平安。小壯壯被送進重癥監護室專門設立的嬰兒隔離病房,醫院專門團隊持續14個日夜精心調理,小壯壯各項生理指標正常,確定未感染新冠肺炎。經全心救治,母親也痊愈出院。
摘下口罩,接力護佑母子的你們,欣慰地笑了。盡管面頰已被口罩勒到破皮,頭發已被汗水浸到濕透,眼里盡是血絲盡是疲勞,但你們笑起來的樣子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
你們是光明的使者、但願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勇!黨和人民感激你們!你們是最大的功臣,黨和人民要給你們記頭功。3月10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察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為白衣天使們濃情點贊。
沒想到我的母親能出來!向醫生護士鞠躬、致謝,54歲的丁小姐眼里噙滿淚水。3月1日,她和98歲的老母親,同時從武漢雷神山醫院治愈出院。
這樣的時刻,堅持斗志,傳遞信心。
一個,一個;一批,一批。治愈出院的數據每日在刷新。積小勝為大勝,一定能取得這場戰斗!
無畏負責,你們在城市村莊筑牢防控堡壘
疫情偷襲,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在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嚴峻斗爭中,各級黨組織和遠大黨員干部必要記著人民長處高于一切,不忘初心、記著使命,團結引領遠大人民群眾斷然貫徹落實黨中心決策配置,全面貫徹堅持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主要指示。
共產黨員,意味著什麼?帶頭沖,帶頭干!
危難時刻,黨的氣力始終挺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從起初僅有兩祖傳染病醫院符合收治前提,到分批次告急改造增加定點醫院;從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成移交,到改造一批方艙醫院收治輕癥患者,在中心傳授組推動下,武漢每日以增加3000張床位的速度推進。假如以一個醫院1000張床位來算計,相當于一個月內建成了60個醫院。
這是何等艱難而又讓人嘆為觀止的工程量!假如沒有黨中心會合統一領導,沒有全國各地的支援,這是不可能完工的任務。
2024年3月13日傍晚,在武漢市硚口區寶豐二路和寶豐一路交匯的封鎖路口,硚口區教育局下沉黨員干部值守查抄過往車輛行人。湖北全媒周立新攝
救命工程,舍命拼搏——
44歲的盧炬接到告訴,擔任中建三局三公司火神山醫院項目指揮長、黨支部書記,擔當火神山醫院項目建設全面調和指揮。提前1分鐘交工,就能提前1分鐘急救病人!盧炬引領團隊,吃住在工地,戰斗在冬風冷雨中,說話嗓音嘶啞甚至一度失聲。
武漢地產集團接到指令,擔當改造武漢國際會展中央、武漢客堂、洪山體育館首批3座方艙醫院。零經驗、疫情急、時間緊、人員缺、物資少、運輸難……1600多名設計、施勞工員同步進場,多條戰線協同征戰,方艙醫院如期交付。
一個個應急醫院、一張張床位的背后,是來自方方面面、成千上萬名建設者的嘔心瀝血、艱辛鏖戰。
逆行回城,站好崗位——
這是一張暫時通行證。從荊州到武漢,間隔300公里,車牌號:自行車。
這是一段4天3夜的歸程,不分日夜、風雨兼程,理由只有一個:盡快返回工作崗位。
甘如意,24歲,武漢江夏區金口中央衛生院范湖分院醫生。當她出目前醫院大門口時,領導和同事們先是驚訝,后是心疼。那時膝蓋都腫了,疼得不行。甘如意說,履歷了騎自行車、搭車、步行,但從沒想過退縮。
我看到很多黨員紛飛沖鋒在前,奮斗在戰疫一線,為了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康健,不怕斷送,勇往直前,他們的事跡讓我對黨組織加倍充實了向往。返崗第一天,心靈遭受深深震驚的甘如意,在工作空隙寫好了入黨申請書。9天后,她榮耀地成為一名準備黨員。
苦守防控,夜以繼日——
疫情大考,重在下層,難在下層。社區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也是踐行初心使命的檢閱場。一名黨員干部便是一顆螺絲釘,釘在社區防控第一線,構筑聯防聯控堤壩。
你們都不用去,我去!武漢市武昌區徐家棚街水岸星城社區發明第一例親暱接觸人員,誰配合醫生、民警上門,為其丈量體溫?33歲的社區黨委書記彭婧對社區工作人員大聲喊道。她說:我也怕感染,但再怕也不能退縮。假如必要有一個人倒下,那只能是我。
關鍵時刻,我們要當群眾的主心骨!黃恒,武漢洪山區珞南街黨政辦公室工作人員。因洪珞社區工作人員病倒了,臨危受命擔任社區暫時書記的他,晝夜奔忙,突發腰椎間盤突出,疼痛難忍時,就躺在辦公室地板上規劃工作,只因放不下社區9000多位住民。
沒有生而勇敢,只能選擇堅強。千難萬難,干就不難!張勝林,武漢市江漢區萬松街航側社區黨委委員。苦守協和醫院發燒門診、方艙醫院,全天候服務住民就醫。一枚黨徽、一套防護服、一板咽含片便是他一天的裝備。有住民說,去醫院看到他,就不懼怕了。
扛起責任!湖北省機關企事業單位58萬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與街道社區、村莊組成工作隊,幫助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抗擊疫情,從城市到農村,從黨政干部到社會各界,從生產保障到交通物流,從平凡市民到社區街道,方方面面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萬眾一心、攻堅克難,我們一定能成功!
守望互助,你們在家庭陣地共護美好家園
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們生活的清靜。
在這場嚴峻斗爭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遵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斗爭,作出老虎機 必勝法了重大功勞,讓全國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正是由於有了武漢人民的斷送和供獻,有了武漢人民的堅定和努力,才有了今日疫情防控的積極向好態勢。3月10日,在決鬥決勝的沖鋒關口,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漢,帶來黨中心對湖北人民的親切關心。
非必須不出門,斷然決斷割斷病毒傳染源,才能防範疫情擴散伸張。每一個平凡家庭,都是一個防控的陣地。在家,便是在崗。
在朋友圈里,流傳著一張題為苦守的圖片:一個小男孩,站上板凳,踮起腳,透過貓眼,靜靜探看門外的世界。這個小男孩小名叫小蘋果。他在位于武漢市楚天都市雅園小區的家中好多天沒出門了,很想出去看看。疫情嚴重,待在家里便是最好的防護。爸爸媽媽通知小蘋果。懂禮貌的他沒有哭鬧,后來就有了照片上的一幕,被爺爺抓拍了下來。
舉國同仇抗疫,全民敵愾爭強。前方戰斗正攻關,魔毒還沒徹降。戴罩如持戰器,洗手似佩長槍。傍觀不是我風格,居戶也能助仗。2月26日,67歲的武漢市民王志華將自己創作的詞《人人都是斗士》在朋友圈分享,獲得不少點贊。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他常常寫詩填詞,并把作品發在、微博里,與大家共勉。退休了,不能到一線為抗疫分憂,但至少可以做到不給社會添堵,把自己守住、管住。對自己擔當,便是對家庭擔當,對社會擔當。他說。
請問哪位鄰居有酵母粉?我可以分些你,掛在門上,你自取吧。2月27日一大早,韓先生拿著從鄰居家借來的酵母粉,預備做包子。武昌區華潤橡樹灣小區業主,鄰里之間通過群聯絡,互相借佐料、分享零食、幫忙送菜是常有的事。共同抗疫的日子里,大家互幫相助,真正感遭受遠親不如隔壁。韓先生說。
2024年3月5日,家住武漢市洪山區大華南湖公園世家小區的魏沁珊小朋友,學會了用動推剪幫爺爺理發。湖北通信員王娜攝
小區封控控制初期,社區團購火熱。但跟著各類團購越來越多,業主頻繁下樓取物資,無形中增加了出門次數。
不能給病毒任何可乘之機!這時,有業主在群里發出簡單生活倡議書,提倡克制非必須生活需求,按需買入物資。倡議書中寫道:一線醫護人員在前方拼命,我們每個能夠幸福待在家的人,不能沖鋒陷陣至少可以不添亂,不去給別人增添太多的麻煩也是在做功勞。在此我倡議,小區團購適可而止。
理性倡議,很快得到業主們的正面回應。特殊期間不必奢華,能吃飽不求吃好,也少制造垃圾。少下樓便是大功勞,寬心宅家。待春暖花開時,我們一起下樓,嘗遍武漢數不清的美食。
太陽出來了,陽光是那麼誘人,我多想出去逛逛啊!但看到醫生穿防護服躺在醫院地上安息的圖片,看到醫生為節儉防護服穿尿不濕苦守病房的,我還是拋卻了這個方法。10歲的武漢小學生付傲杰這樣寫道。
疫情下,那麼多守護者、逆行者,憑的是一腔熱血,身邊更多的是沒有見諸的默默苦守。給予我們氣力的老是那些小事,無冕英勇恰是那些普通人。武漢市民向琳在朋友圈寫下這段文字。向琳的丈夫方澤民,是武漢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奮戰重癥病房的他,已經兩個多月沒回家了。
病毒阻隔了團圓,卻阻隔不了親情。病毒阻隔了團圓,但阻隔不了信念傳遞。
吳涌!聲音里帶著哽咽。
到!39個人異口同聲。
3月24日8時30分,武漢市硚口區公安分局利濟所所長祝志超例行點名,吳涌是最后一個被點到的名字。
吳涌已無法作答。他的戰友們流著淚,為他答到,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向他作別。兩天前,51歲的吳涌因勞頓過老虎機大獎經驗度,在抗疫一線斷送。疫情防控中,背老人下樓隔離、扶重癥患者就醫、給住民送愛心物資,他用持續60天的苦守換來了轄區安寧,確保群眾零病亡。母親感染新冠肺炎,恪盡職守的他,卻一直在社區封控、排查、轉運工作中奔忙。好不容易抽出時間買了一掛香蕉預備孝順老人,他卻永遠地倒在工作崗位上。
社區作為防控的最前線,負擔的任務十分沉重,介入社區防控工作的同志們工作十分辛苦。大家夜以繼日、不辭辛勞、默默付出,悉心為群眾服務,為遏制疫情擴散伸張、保障群眾生活作出了主要功勞,顯現了武漢黨員、干部不怕斷送、勇于負責、顧全大局、甘于供獻的精神。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的主要發言,激勵著防控一線的奮斗者們苦守崗位、繼續拼搏。
你盡責,我盡責,人人盡責。
共同守護家園,擁抱美好春天。
心手相連,你們在普通世界匯起愛的偉力
志愿精神,供獻二字,在這場沒有傍觀者的人民戰爭中,意義格外差異。
2月22日,宜昌五峰縣長樂坪鎮捐獻的85噸蔬菜等物資送達武漢。
積雪尚未消融,這是大山里的村民們,背著籮筐、蹚水踏雪,一點點從山上背下來的。長樂坪鎮間隔武漢500多公里,憨實的村民們不少人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沒到過武漢,卻愿意為這座陌生的城市拿出家里、地里所有的存貨。
同樣的故事,武漢市也在發作。
武漢市東西湖區菜農秦大安騎了40多公里動三輪車,終于達到國家中醫醫療隊等駐地旅店。他的車上,裝了24箱蔬菜。據說醫療隊住在這里,45歲的秦大安把自家菜園子的蔬菜摘了一堆,又從其他菜農手里買了一些,單獨前來送菜。由於不認識路,又不會用導航,40多公里的路,他花了3個多小時才到,臉和手都被風吹得通紅。但他很高興,通知旅店的人:這是最新鮮的!我只有這麼多了。
卸貨時,旅店工作人員注意到,秦大安的左手幾乎沒有手指。這是以前打工的時候傷到的,是醫生保住了我的胳膊。他說,從那之后,他特別尊敬醫生,沒有醫生辛苦付出,就沒有老黎民的康健平安。治病救人我幫不了什麼忙,只能送點菜。
再樸素不過的一句話,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善舉,在這場艱辛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閃耀光芒。不分職業,無論老幼,守望互助,眾志成城,無數人與武漢站在一起、與湖北站在一起。
我親愛的醫護,加油!2月19日零時45分,35歲的快遞小哥汪勇在朋友圈寫下這句話,字里行間盡是不舍。他剛剛接到公司告訴,規劃他自2月20日起擔任公司硚口分部經理。追念過去熱血沸騰的近一個月,他心緒難平。
1月24日,大年三十除夕夜。汪勇不經意間看到一條請求援助,是金銀潭醫院的醫生發出來的:明早6點放工,沒公交沒地鐵,4個小時還沒有網約車接單。
大家都不去,要不我去?汪勇決意出車。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就趕到金銀潭醫院,護士在他車上打動地哭了。新年第一天,他送了30個人,腿抖了一天。畢竟每個人身后都有一個家庭,我怕拖累父母妻兒。但轉念一想,我送的不是快遞,是救命的人啊。從那以后,他搬到公司倉庫里住,每日義務接送醫護人員。順豐小哥汪勇,變成了志愿者汪勇。
一個人的氣力不夠,那就組團服務。他組建志愿者團隊,對接滴滴、摩拜等企業,知足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的出行需求。從出行到吃飯,從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到羽絨背心、羽絨服、秋衣秋褲,再到剪頭發、修眼鏡、買拖鞋,志愿者團隊服務的事情越來越細,和醫護人員的情誼也越來越深,我們是一起履歷過生死考驗的朋友,是生死之交。
極度期間,像汪勇一樣普通的人們,爭相做著不普通的事。
在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教師、90后志愿者華雨辰到方艙醫院擔任播音員。走廊盡頭的一角,一張1米多長的茶幾,一個塑料板凳,就是這里的廣播臺。發話器前的華雨辰放慢語速,拉低音調,溫柔甜蜜的聲音在院區回響。固然無知道這位播音員是誰,但她的聲音真的很好聽,讓人感覺很暖和。患者陳先生說。
在隨州市,曾都區北郊就事處九間屋村,村委會委員王進一家6口并肩戰疫。王進白天或巡邏值守,或摸排人員,或配送物資;晚上在村委會輪流值班,應對突發場合。老婆主動當起村里物資采購員、配送員。王進的哥哥成了組內巡邏員。曾做過護士的嫂子看到團區委發表的召募令后,報名成為第一批年輕志愿者。王進的父親吃角子老虎機遊戲視頻,在村里值勤。母親除了帶孩子,還給村里的志愿者們做早餐。
在廣水市,市民徐艷萍把自家離醫院僅100多米的飯店騰出來,為醫護人員提供食宿。每日早上5點,她和丈夫王茂勇,加上一個廚師、一個工共4人,就開始一天的繁忙。為啥要這麼干?她說,再難也沒有白衣天使難,一定要撐下去。
抗疫一線工奮不顧身、救死扶傷的精神,讓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了。
血庫緊急?你們來了——短短12天,459位武漢市民的義務獻血量,足以協助789位危重患者。居家時間過長,市民有心理惶惶?你們來了——宜昌市夷陵區天使心理咨詢志愿服務隊30名隊員,全天候通過話、、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協助老黎民疏導情緒。中小微企業如何合乎邏輯復工復產渡難關?你們來了——37名公益律師服務團成員,采取話溝通、郵件切磋、視頻連線等方式,為民營企業解疑釋惑。
在這場嚴峻斗爭中,湖北各級黨組織和遠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英雄奮戰,全省醫務工和援鄂醫療隊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聞令即動、勇挑重擔,遠大社區工、公安干警、下層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不懼風雨、苦守一線,遠大群眾眾志成城、踴躍介入,涌現出一大量可歌可泣的進步代表和感人事跡。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的主要發言,激勵著英勇的城市、英勇的人民,前進、前進!
披荊斬棘,就沒有翻不過的山;眾志成城,就沒有過不了的坎。你我背后,是強盛的中國。這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是萬萬英勇人民在戰斗,是一個城市在戰斗,是一個國家在戰斗。
每一個戰斗的你,都是一顆閃亮的星。萬萬顆星,點亮夜空。同舟共濟,英雄斗爭。我們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