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00后這群年輕人個個有擔當聚焦綏芬河戰疫中的青春志愿紅_百家樂體驗金平台

百家樂莊閒分析

  邊城成前線?綏芬河人未曾想到,自己的故鄉能攤上這麼大一件事兒。據黑龍江省衛健委統計,截至4月17日24時,累計教導綏芬河口岸輸入確診病例371例,現有綏芬河口岸教導輸入無癥狀感染者25例,現有疑似病例5例。跟著境外輸入風險的連續不斷增加,在綏芬河,志愿服務作為大多數市民介入戰疫的重要渠道,處處凝結著這7萬人口小城的戰疫溫度。

  綏芬河市的志愿者已經累計服務2500多人次。團綏芬河市委書記劉兆國介紹,4月3日,團綏芬河市委百家樂平台向全市年輕發出志愿者突擊隊召集令后,不到3小時,就有800多名志愿者報了名。

  現在,綏芬河登記在冊的志愿者有880人,這相當于每80位綏芬河市民中,就有1位志愿者。綏芬河方艙醫院、人民醫院、捐助物資倉庫、體育館隔離區、大大小小的卡口……這座不到7萬人口的邊境小城里,處處閃爍百家樂 莊閒著年輕志愿者們的亮紅身影。

  00后大學生志愿者張鴻博:上網課、做志愿兩不誤

  看了一眼表,張鴻博停下了手中的活兒,匆匆跑到倉庫安息室,在桌子上架起了手機。

  本來,她的網課就要開始了。從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三點半,她一直在和30多名志愿者一起,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持綏芬河的物資逐一開箱、分揀。都忙忘了,險些就被點名了。2024年出生的張鴻博青澀地笑了笑,晚上回家,百家樂點數規則我再把筆記補上。

  張鴻博舉著綏芬河市年輕志愿者突擊隊的旗幟。

  張鴻博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回加入志愿服務了,作為一名大二學生,在二月初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后不久,她就報名加入了綏芬河退役甲士事務局組建的志愿者服務隊。作為退役甲士事務局唯一的大學生,守門、查驗、巡訪、宣傳,她老是閑不下來。

  4月初,跟著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加,綏芬河成為疫情新戰場,她又一次穿上了紅馬甲成了綏芬河年輕志愿者突擊隊的一員。我們有2個群,目前已經都加滿了。張鴻博說,沒設法,大家都想上。

  從3月17日第一輪志愿服務解散到4月初,張鴻博真正的寒假安息只有半個月。兩輪志愿服務下來,特別能干是大家對這個00后的普遍評價。

  張鴻博正在綏芬河方艙醫院的防護服更衣室內搬運椅子。

  最重的是急救室的床,我們4個人才能把它從掛車上扛下來。談及那次搬運救濟綏芬河方艙醫院物資的履歷,張鴻博興致勃勃地介紹著,當天募集令一發出,20多分鐘內就有30多個志愿者通過群報名,大家從早晨8點半搬到下午5點鐘,大得手術床,小到紫外線消毒機,牡丹江救濟的千余件物資,就這樣被逐一分送到12個樓層。

  我常常長跑,體格兒好,不累也不怕!張鴻博靦腆地笑道,而且,口罩、手套、酒精、免洗洗手液……這些團市委都‘管夠’,防護也‘到位’。

  不久前,張鴻博還參加了綏芬河志愿者團隊建立的尖刀連,專攻志愿服務工作中的急活兒、難活兒、重活兒。我是土生土長的綏芬河人,能為故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開心還來不及呢!張鴻博笑得很甜。

  4月15日10點,張鴻博的同事——綏芬河市的年輕志愿者劉曉亮和趙世濤打開一箱未寫有寄件人的救濟物資,驚喜地發明一張手繪畫,上面寫著戰勝疫情,黑龍江人是最棒的!

  90后兼職小夫妻:頂風冒雪3小時全城收送醫用調理墊

  那時許多一線檢修人員為了節儉防護服,需要‘尿不濕’減少上廁所的次數。梅鐘文說,為此,4月4日晚,團綏芬河市委通過群,2小時內就線上籌集了418片尿不濕。

  接收一個個捐獻者的位置后,我和老公馬上就開車挨個兒去取。1998年出生的梅鐘文和1994年出生的高雪山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小兩口白天線上辦公,晚上的時候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工作。

  在夜里工作,早已成了志愿者們的常態。

  那晚下了小雪,綏芬河坡又多,有時車滑,上不去。高雪山回憶到,我們下車邁著‘碎步’往上迎,捐物的大哥抱著箱子,提防翼翼地向下送,車燈打在他臉上,都被雪水浸濕了。

  從9點到12點,梅鐘文和高雪山頂風冒雪將418片醫用調理墊收齊、配送到物資組時,身體是疲勞的,心里卻是快活的。我們綏芬河從沒遇過這麼大的事兒,能幫上忙是我的榮幸。梅鐘文說。

  晚上七點鐘,梅鐘文剛剛解散了一天的線上本線上百家樂dcard職工作,又回到腦前開始一晚的志愿者兼職。今日我們接收了吉林老鐵的物資,我要寫個稿子。梅鐘文介紹到,現在自己是一位志愿宣傳員,不僅要通過文字和視頻紀實下志愿工作的點點滴滴,也想科普防疫知識,為大家做些防控傳授。有全國人民的協助,綏芬河一定能夠戰勝疫情!夜里11點半,梅鐘文在文章收尾處寫到。

  忙起來的志愿者們只能站著吃盒飯。

  80后尖刀連突擊車隊隊長:不讓任務等我們一分鐘

  不讓任務等我們一分鐘,這是我們的口號,也是我們的硬性要求。說這話時,尖刀連志愿者突擊車隊隊長李志強像甲士般堅毅。

  4月3日,召集令發出后的不到24個小時里,18臺車、20個人組成的車隊便自發成立了。他們每次2人,輪班值守市交通局,24小時不斷續。日常運送兩人就能做,遭遇告急場合,他們還能馬上召集所有人。李志強介紹。

  尖刀連志愿者突擊車隊。

  4月15日22點,吉林省支持的防疫物資運抵黑龍江省綏芬河市。那時,李志強和戰友們已經在冬風中等了三個多小時。六點接到告訴,六點半我們就全員聚合完畢了。副隊長陳羽介紹,戰時狀態,大家都‘時刻預備著’,只能是我們等物資,不能是物資等我們。

  貨物一到,早已排成兩排紅色長龍的隊員們趕快開始物資接力。12萬只口罩,20噸醫用酒精,在20多雙手的齊心協力下,趕快傳遞到倉庫中。頭十分鐘沒啥感到,之后實在也得‘硬’挺著。李志強笑著介紹,好在后來劉書記又告急抽調了一批人來幫忙,我媳婦兒也過來幫忙了,她是替補隊員。

  隊員們排成兩排長龍正在搬運物資。

  當晚,志愿者們一直忙到零點之后。沒人喊苦喊累,我覺得這便是我們的職責。李志強說。

  現在,880名志愿者被分成了物資運輸突擊小隊、小區管控突擊小隊、防控沖鋒突擊小隊、線上醫療問診突擊小隊以及心理康健咨詢突擊小隊,大家依據前提、特長各司其職。

  綏芬河方艙醫院內志愿者們正預備布置國旗。

  在綏芬河市,紅馬甲們的‘路人緣’都很好。劉兆國感觸。送水、送奶茶、送暖寶寶……志愿紅在努力暖和這座小城,這座小城也在專注庇護志愿紅。